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期盼,承载着各级领导的关怀,承载着十几代六必居人的梦想,11月8日上午,首农食品集团所属“六必居博物馆”开馆庆典隆重举行,博物馆今起正式迎宾。以此为标志,首农食品集团贯彻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推动老字号传承发展,实现以“弘主旋、品美味、传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建设进一步提档加速。
首农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丰,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缪剑虹,新华社新华网总编辑助理刘洪,北京市政府参事、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于平,中国调味品协会执行会长卫祥云,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刘小虹,北京企业文博协会会长周萌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首都旅游与区域合作处调研员段荣印,相关合作企业负责人,国家博物馆和北京民俗博物馆相关人员,以及首农食品集团、京粮集团、二商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室负责人、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等出席庆典。庆典由首农食品集团董事,二商集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陈方俊主持。
开馆庆典上,六必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忠致欢迎辞。刘小虹、卫祥云、于平、缪剑虹,首农食品集团副董事长王瑶分别作了讲话。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助理张东君代表出版社,正式发布由北京民俗专家姜波编写,以“六必居”发展史为脉络,通过搜集大量老字号珍贵史实、历史故事,凸显北京古都文化特色的《宫酱传承—六必居》一书。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主任李卫伟为六必居博物馆馆长雷万东颁发了《古井鉴定证书》。
王瑶在讲话中指出,六必居博物馆正式开馆运营,是首农食品集团旗下老字号,主动适应首都城市战略新定位,积极作为,创新转型的新探索;是振兴中华老字号,做优做大做强品牌的新实践;也是履行首都国企社会责任,以文化自信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举措。对于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传承发扬中国酱菜优秀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为了表达首农食品集团和六必居公司对工匠精神的崇高敬意,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典礼上,王国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北京老字号工匠”——杨银喜颁发企业“特别贡献奖”金牌。
庆典仪式后,缪剑虹、刘洪、陈方俊、周忠、关铁英共同为“六必居博物馆”、六必居与金鼎轩合作经营的“六必居·金鼎轩”主题餐厅剪彩。王国丰、王瑶共同为“六必居博物馆”揭牌,并开启六必居博物馆的大门。随后,与会领导和来宾步入“六必居博物馆”进行参观,身临其境了解六必居这一历尽沧桑数百年酱园的创立与发展,共同分享中华饮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据了解,六必居博物馆位于前门粮食店街3号,六必居老店原址,占地面积1853平方米。从2007年筹建并搜集文物,到2014年12月25日破土动工,再到如今开馆,前前后后已走过十余年。博物馆由“食肴之将”、“源远流长”、“涅槃重生”、“与时俱进”四大单元,“六必居老井”、“传承人工作室”、“研学实践区”三大体验部分组成。
馆内陈列着六必居数百年来的账册、照片、功牌、印章、房契、算盘、油灯、酒壶、牌匾及生产制作工器具等近百件藏品。既有发掘的六必居明代老井,也有复原的昔日老店,更将“六必工艺”采用人物雕塑和场景融为一体,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一览这家583年历史老字号的沧桑变迁,感受老字号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
以“六必居博物馆”开馆为契机,首农食品集团和六必居公司将围绕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集团第一次党代会战略目标,全面吹响老字号发展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号角,将博物馆建设成传承中华饮食文化、首都地域饮食特色精髓的根据地,全面实现文化引领下的业态升级,将品牌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建设有机融合,发挥老字号品牌和国有资本对行业的带动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老字号在创新发展中创造更多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