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气氛,10月8日,位于南二环边的大磨坊文创园内,地处永定门城楼西南角,紧邻南中轴路的首都粮食博物馆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开馆迎宾。博物馆全面挖掘、整理了北京粮食历史与文化,按“追本溯源,粮食寻根”“千古运河,帝都漕运”“首都粮仓,民生保障”等几大主要篇章,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声光电多媒体等形式,从粮食的起源、种植、储藏、运输、加工、供应,利用多角度全方位寻找、展示北京粮食记忆,描述了从落后到先进,传统到现代,计划到市场,现在到未来的北京粮食变迁。该馆的建成,填补了北京专业博物馆的一项空白,为首都市民进一步了解北京粮食历史,了解粮食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粮食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揭牌仪式上,首农食品集团董事,京粮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振忠致欢迎辞。
首农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丰为博物馆展品捐赠人员代表白少川颁发捐赠荣誉证书。
北京市企业文博协会会长周荫良,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广禄,东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邹劲松,首农食品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薛刚出席活动并讲话。
原北京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梁伟,王国丰、李广禄、邹劲松共同为首都粮食博物馆揭牌。
揭牌仪式由首农食品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王瑶主持。
步入首都粮食博物馆,播种、收割、打场、加工,4处生动的微缩场景映入眼帘,再现粮食从耕到收的全过程;方寸大小的粮票,见证共和国经济由贫弱匮乏走向富足繁荣的历程,馆内陈列的500余件老物件、400余幅老照片,向人们讲述着粮食与北京城和北京人的故事。与会人员在博物馆内,不仅全方位了解了粮食的起源,还看到扇车、谷砻、石磨、踏碓等古代粮食加工工具,徜徉在北京的明清小巷,感受老北京粮店、酒馆的场景,了解一代代北京粮食人为保障首都粮食供应,维护首都粮食安全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未来,首都粮食博物馆将更好地融入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市民消费和文化需求,打造成为反映北京粮食历史的专业展馆,成为收藏粮食文物,研究粮食历史,传播粮食文化,普及粮食知识,展示粮食行业成就,服务粮食行业发展,具有首都人文和历史特征的,集文化交流、形象展示、宣传教育和智性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场所,首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东城区政府相关部门,集团公司班子成员、各部室负责人及京粮、二商各部室负责人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
据悉,承载首都粮食博物馆的“大磨坊文创园”,前身系具有百年历史的大磨坊面粉厂,最早可以追溯到1918年,而后历经“唯一”面粉厂、永定门粮食加工厂、北京市面粉二厂。1992年,由北京市粮食工业公司同法国食品企业合资成立北京大磨坊面粉有限公司。2014年,根据北京市“疏整促”要求,企业完成老厂区关停,生产线搬迁升级。首农食品集团积极落实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主动布局,结合自身禀赋向优势产业、优势行业靠拢,利用老旧厂房做好不动产发展这篇文章,打造了这座具有现代综合功能的现代化园区。园区占地约1.1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米,由13栋外部形式和内部空间各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建筑构成,形成以文化创作、展示、公寓、博物馆及商业、餐饮配套的综合功能布局。
民以食为天,这座作为新中国前成立、具有百年历史的面粉厂承载了百姓对生存和温饱的记忆,记载了几代面粉工人的热血挥洒,“大磨坊”这个品牌已深入人心。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它再次迎来时代变革赋予它的全新使命。